大學部
課程規劃
大學部之教學方向,建基於本系之教育宗旨,係以培育深具獨立思考與人文素養之現代化新聞專業人才為目標,落實於課程規劃設計中, 即以培育「核心新聞傳播專業意理與實務」及「多元化人文素養與思考」能力為重點。
前者具體落實於自95學年度起入學學生實行之學群選課制,課程分必修及學群選修二層次。院、系必修課程著重新聞暨傳播專業意理之系統性介紹與探討; 學群修課規劃慮及學生未來就業與進修,提供「數位圖文新聞」、「數位廣播新聞」、「數位影視新聞」,以及「媒體生態與研究」四個學群, 前三者著重專業實務能力之培育,培養新聞採訪、編輯、出版、製作、播報及媒體企劃與管理等新聞實務之訓練,並輔以實習媒體之實際操作與營運, 使學生從做中學,以奠定紮實的實務操作能力。「媒體生態與研究」學群專為具進修意願與研究潛能之學生而設,著重基本研究能力之培育, 輔以學士論文撰寫,以奠定紮實之專業研究基礎。(詳見 學群介紹 )
「多元化人文素養與思考」的訓練,則透過社會學、心理學、經濟學、法律、政治學、文學、大眾文化等人文基礎學科加以培育,專業倫理除開設「新聞倫理」課程,針對理論層面進行探討,更見於各專業必、選修課程中,配合實務運作及個案講述,讓同學們漸進體認其重要性,涵化為自我的專業理念,這也是身為一個大學新聞專業學系應擔負的使命,亦為現今台灣社會所需。
本系96學年度仍依原定課程架構開課;97學年度起,為加強專業素養及理論基礎,修改部份學群必修課程學分數,修改內容依規定經系課程委員會、系務會議、院課程委員會、院務會議、校課程委員會、教務會議及校務會議通過,系、院課程委員會及校務會議均有學生代表出席,程序嚴謹。本系亦定期舉行課程委員會,並適時邀請業界人士出席,提供課程修正意見,並配合產業結構及傳播生態之變化,調整課程。
自110學年度起,為因應新媒體時代,以「融媒體」精神為本系課程主軸,學生將在本系三大實習媒體(文化一周、華岡廣播電台、華岡電視台)中有一定比率的實作課程時間。也打破媒體界線及格式,各實習媒體間,相互合作產出新聞內容,讓學生畢業後能因應目前快速變動的新聞及傳播產業趨勢。
修業規定
畢業學分
(110學年度起入學適用)
新聞學系畢業學分為128(含校、院、系定專業必修及選修學分)。其中包括校定共同必修32學分,院定共同必修12學分,系定專業必修38學分,必修學分共82學分。
除校定、院定共同必修科目及系定專業必修科目外,加上選修學分(其中只承認18個外系學分為畢業學分),合計128學分,始可畢業。
(必修課目表,可至本校教務處綜合組查看)
(107-109學年度起入學適用)
畢業學分為128(含校、院、系共同必修、系專業分組必修及選修學分)。其中包括校定共同必修32學分,院定共同必修12學分,系定專業共同必修22學分,系定專業分組必修(學群必修)12-18學分。
除校定、院定共同必修科目及系定專業共同必修科目外,尚須修完一個完整之學群(系定專業分組必修)與自由選修學分,合計128學分,始可畢業。此外,學生可選修外系至多18學分為畢業學分,修習科目不限制,惟須經開課科系同意。
校外實習與論文寫作
本系大學部學生選修「數位圖文新聞」、「數位廣播新聞」、「數位影視新聞」專業學群者,於大三升大四暑假期間,必須參與1至2個月校外實習,與本系合作之媒體機構、公家機關等相關單位提供名額,或是學生自行開發實習媒體,通過任課老師審核後,即可至該單位實習。學生須於規定時間內填具志願表並繳交相關資料,由系辦公室進行志願分發,分發依據為大三上學期學業平均成績。學生之實習表現由實習單位主管進行考核,並列入大四《畢業實習》課程成績之考評。選修「媒體生態與研究學群」者,則必須於大四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中完成相關論文與其他作業要求。
超修學分
必修課禁止上修。前學期學業成績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,或修習輔系、雙主修、教育學程,以及應屆畢業生,得經系組主任核可,加選一至二科,但該學期總修習學分不得超過30學分。
英文能力畢業門檻
本系學生(包含修習本系雙學位之學生及轉學生)於畢業前,應取得托福iBT測驗成績57分以上,或相當該成績之其他語文能力檢定測驗通過,始能畢業。(相關辦法詳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英文能力畢業門檻實施辦法)